生活美學源自於對生活的細細品味與用心經營,為自己砌一壺茶,傾心體會每一個當下。在快速奔馳的時代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抹平靜。本次R3人物誌採訪到白黑生活茶,主理人阿白將與大家分享自己對於茶文化與藝術的體悟,以及對於美學與質感生活推廣的堅持。
以茶會友,進入白黑生活茶
那是一個陰雨綿綿的午後,當筆者一走進白黑生活茶,便遇見主理人阿白親切優雅地與筆者問好,儘管天公不作美,似乎毫不影響阿白的好心情,陰雨天下茶室亮晃晃的光火,也增添了一分溫馨感。
身著一襲白色套裝,這是阿白標準的Dress Code,就如同其強調的茶道與生活美學自然融入的價值,看似簡單卻又深藏韻味,同時也呼應著茶室的名字,「白黑生活茶」,想必白色與黑色一定有其深刻的意義吧!
坐定之後,阿白也準備了茶點,兩人便開始了一場藝術與茶文化交織而成的談話。
白黑生活茶,以白黑為主色調,在強烈對比下又帶著和諧感
茶文化為主旋律的生命故事,白黑生活茶的緣起
訪談一開始,我們談到了茶室品牌的發展緣起。阿白分享道,自己的外婆以前就有茶園,自己小時候也有參與種茶和製茶的過程。因此,他希望自己能夠在工作之餘或退休後,能將生活和茶文化進行結合。同時阿白也發現,隨著時代發展,現代人的生活速度也越來越快,也因為大環境的轉變,像外婆家這種小茶園也變得沒有以前這麼多了,因此希望可以盡一份心力,可以保留、珍惜並傳承一些台灣傳統的文化,於是成為了茶室成立的契機。
一開始成立的茶室位在湖口老街。作為百年老街,建築外觀有著巴洛克式建築以及台閩傳統建築的風貌,在空間內部佈置的部分,則是結合了台灣傳統與客家文化。後來,阿白因為希望可以照顧到一些遠從台北來的朋友,於是也在台北成立了茶室空間,也就是現在的白黑生活茶。而原來湖口的茶室也還是保留著,以招待原本在湖口的朋友,「真的非常感謝這些緣分的維持與朋友的支持。」阿白懇切地說著。
茶室一角,在恬靜中安然自在
白與黑,中庸的生活美學
提到了以白黑作為茶室名稱的緣由,阿白說到,自己過去有玩攝影,就是以前的那種黑白相機,自己也有進去過暗房,當時就對黑白相片那種簡單卻富有多層次灰階漸進歷史文化般的媒介深深著迷,阿白接著提到,在色彩上自己也十分喜歡白色,因為他給自己一種雖然簡單,但是卻也有無限大的意義這種概念,白色與黑色結合就成了所謂的太極。對阿白來說,白黑同時也有當下的意義,所謂的「忽然而已」,就好像是我們東方的傳統觀念。
說到東方,阿白又補充到一句:「其實就是中庸。」阿白接續前面太極的觀念,做了更進一步的闡述。所謂太極,圖像上是黑白相互融合,帶同時又保留一部分自己的顏色,這其實便是與世推移的觀念,延續到最後,便是所謂的中庸,在每件事物上取得平衡感,不管是茶道、亦或是其他藝術領域,其實都是中庸,取得平衡。而這種平衡會需要長時間的生活體驗與訓練,讓自己漸漸地從中體會。
就如同其他藝術與技藝,茶藝追求的便是中庸
達到大美後的忽然而已,侘寂的缺憾之美
除了中庸之外,我們也聊到另一個東方美學的重要概念 — 「侘寂」
阿白說著,在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想要達成中庸的境界,這個中庸也就是所謂的「大美」,而這個大美之後呢?便是「忽然而已」,稍縱即逝的概念,也就是日本所謂的侘寂,也就是殘缺之美。
「就如同我們在泡茶的時候。」阿白接著分享:「我們泡茶泡到第五泡、第六泡後,我們就不再去喝它了,為的就是要保留它大美的感覺,到了第五泡便是茶的極限,我們便是要保留那個侘寂感,她其實也可以延伸到我們人與人之間,這種愛與相互珍惜的感覺。」
接受缺憾,追求大美後所留下的侘寂之美
自然的孕育及文化的融合,台灣的茶文化
當筆者與阿白進行了一場富有哲思趣味的形上學討論後,一旁的茶壺,水也漸漸燒開了。畢竟作為一間茶室,我們也聊到了有關茶的主題。
「台灣茶,可以說是世界第一的。」阿白以平和但充滿自信的語調說著。
阿白接著分析背後的理由,自然條件上,台灣有一個中央山脈,剛好有北回歸線經過,所以中央山脈從山腳下的濕熱,到山上的寒冷,包含了大部分的氣候,也因為它的陡峭,使其終年都有日照以及霧氣,這霧氣對茶的滋潤是很重要的,也造就了台灣茶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也產生了許許多多源自於台灣的茶種,非常值得世界的學習!
而在茶道文化上,阿白也提到,台灣揉合了周圍不同地區的元素,像是近代台灣茶席的儀式感,源自於日本的茶道,而日本茶道也深受中國宋代的影響。而功夫茶道的方式則是源自於中國的潮汕。台灣茶將兩者做了結合,也形成獨一無二的台灣茶道文化。
結合了日本的茶道儀式與中國的功夫茶,獨一無二的台灣茶文化
說著說著,阿白便以包種茶與凍頂烏龍為例,兩者剛好都是台灣茶中具有代表性的茶種。包種茶的話,他的製法比較單純,幾乎不揉捻,但不會因為簡單而影響其風味,儘管味道沒那麼重,但它還是有一種屬於他自己的清香跟脈絡;而另外像是凍頂烏龍茶,就必須揉捻到四次、五次以上,也因為其揉捻工藝,讓他有著甘醇厚實的風味。
阿白表示,像這種製程的不同所產生的風味差別,也有其不同的客群,像是年輕族群會比較喜歡包種茶,而年紀大一點的則偏好凍頂烏龍,其實就是各有千秋,並無孰優孰劣的問題。其實不管是哪種茶,它都是藝術的展現,都是投入了許多的愛,與心力,讓其臻於完善,就是所謂的大美!
茶葉因其製程、種類差異而有其不同的風味,然而不論是哪一種茶,都需要全心全意、地去培養,去製作,讓其風味臻於完美
新舊柔和、富有生機及文化氛圍的飲茶空間
「討論一下這個茶室空間的設計吧!」筆者接著邀請阿白進行分享。
阿白便毫無保留的分享了空間的種種。環顧整個茶室,其中不乏花草植物的身影,增添了生機。但這些植物並不是各各都豔麗奪目,其實蠻多植物主要都是像蕨類等,相對單純的品種。我想這其實也印證了阿白「簡單卻深具韻味」的美學價值吧!
除了自然,茶室也同樣充滿了人文元素,以及阿白新舊結合、混搭的巧思!像是我們在訪談時所使用的長桌,其桌面其實就是以鄉下老舊木門的門板橫置而成,甚至原本木門的環形門把與鐵件都還留在上面,就這樣,老東西也就擁有了新生命,讓人不經感嘆空間主人的細膩心思!
此外,空間中也陳列了許多別出心裁的收藏,像是許多東方風味的茶器、花器、精心挑選的真空管音響、呼應主理人座右銘「忽然而已」的字畫,遠從比利時帶來的手工玻璃花器等,個個都獨具風格,令人目不暇給!
以綠意妝點的茶室空間,在品茶的當下感到生機盎然
空間中充滿了老物件及器物的蒐藏,宛如藝文的寶庫
對於藝文有著多元興趣的阿白,音樂也是其守備範圍。在空間一處,陳列著播放爵士樂的真空管音響,讓茶室隨著音樂搖擺吧!
以舊門板搭成的茶桌,讓老物件擁有新生命,也顯現了空間主理人新舊結合的巧思
出自王百祿老師之筆的「忽然而已」,為阿白別具意義的一件收藏,同時也是其座右銘(照片提供:阿白)
從比利時帶回來的手工玻璃花器,透過玻璃凝視彷彿能看見另一個世界
(照片提供:阿白)
新舊結合的茶文化,白黑生活茶的未來展望
雖然作為一間茶室,但是阿白對這個空間似乎有著更多的期待。
「其實這個空間除了邀請客人喝茶、體驗茶文化之外,我們其實也都有在做一些藝文展演的合作。」阿白如此說著。
未來的部分,阿白抱持著開放的態度,迎接各種可能性,期待可以利用這個空間進行更多與其他藝文相關的結合與合作。像是阿白也都有在找一些琉璃工藝家、畫家、陶藝家等藝術創作者,以及一些音樂家及演唱家,希望大家都可以在自己能夠努力的範圍內付出心力,待時機成熟時,疫情剛好也解封了,大家就可以一起將藝術結合在生活裡!
美學源自於對生活的洞察及體悟,期待這個社會對美學的感觸能如同鮮花一般芬芳綻放
最後回到生活美學,阿白認為生活美學其實就是源自於對生活的體悟,其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簡單卻又意義深遠!就好像現在年輕族群喜歡喝咖啡,就跟喝茶一樣,很簡單,也不需要有太多儀式感。
最後阿白也訴說了對於台灣茶文化的未來願景,並展現出對於不同世代的包容與開放態度,阿白期許台灣的茶文化能夠隨著時代的變化,融合一些新事物,進而產生新的面貌,讓它在年輕族群之間能夠繼續傳承下去,也希望在年輕世代的引領之下,台灣茶可以走向更好的方向!
採訪、文字彙整:陳一江
照片拍攝與提供:白黑生活茶、THE R3 寓所